2010年5月21日 星期五

Discussion # 1 -- Blog In Education


Blog起源於weblog,意思是網路日誌1997年由Jorn Barger所提出。1998年,infosift編輯Jesse J. Garrett將一些類似的網誌網站收集起來,寄給Cameron Barrett,Cameron隨後將名單發佈在CamWorld網站上,許多人亦陸續將網誌的URL給Cameron,一個新的網路社區逐漸成型。1999年,Brigitte Eaton成立一個網誌目錄,收集所知道的網誌站點。1999年,Peter Merholz首次使用縮略詞「blog」,成為今天常用的術語。

 Blog的門檻很低,只要能寫、願意寫和持續寫,不論是喜好美食、健康、
旅遊或運動,擁有個專屬Blog並非難事。Blog愈趨普遍及流行,在這Blog旋風下更舉辦了各式部落格比賽。這幾年裡,台灣也有好幾個突然竄紅的人物,像是貴婦奈奈、彎彎等都是擁有高點閱率的部落客。教育也注意到了Blog的魅力:
1. Blogs can simplify the technology part of publishing content.
2. Teachers and students can access them and add content from any place and at any time.
3. Blogs provide a more interactive area in which students and teachers can share information and ideas.

雖然我沒有關於應用blog於教學現場的親身經驗與感受,根據上述Blog的特性,我相信Blog與教學一定能激盪出美麗的火花。其中,我認為將blog應用在教學時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在於課室內成員投入使用與討論的程度,如何設計令學生感興趣課程以及提供何種誘因(例如:加分、給獎品、、、)促使學生參與便相當重要,對老師而言是很有挑戰性的考驗。另外,對於班上某些較害羞或思考較慢的學生來說,blog提供了他們不被注視卻可以慢慢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有機會公開地表達其想法。有了量之後,接著老師應思考如何引導並提升學生的發表品質,例如:內容要切合主題、發言要有禮貌等等,這個部份可能需要老師更多的示範、叮嚀與較長時間的養成。

總而言之,我認為Blog融入在教學上的成效如何,是操之於使用者(即教師)ˇ的手上。老師們教學前需有周詳地方案設計,包括課程內容的規劃、Blog使用的時機、Blog融入的方式等,同時還要與學生的能力和特性以及教材的屬性相互連接,如此才能確保達到有效的教學和學習的活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