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30日 星期三

Discussion # 3 -- Wiki



想要查找資料手邊卻沒有工具書怎麼辦?試試維基百科吧!除了內容豐富、可靠性高之外,你或許不知道,維基百科是一部由其眾多的讀者們共同書寫的百科全書。它利用一種特殊的網頁工具-Wiki來讓共同書寫變得容易。

什麼是Wiki呢?Wiki是一個網頁,只要接上網路和使用瀏覽器,成員能很容易地觀看、增加、修改和刪除內容,而且不用學習HTML或其他程式介面,只需簡單的按下"Edit"和"Save",即便成員分散各地或沒有時間一起工作,相當適合開放式的、小組的任務。由此可知,Wiki最大的特色即是「團體寫作」,團體中每位成員皆有權利直接對內容進行編修,較不受時空限制,這些特性增強了學生參與合作學習的意願。而且對於同一內容,經由1
人、2人甚至更多人看過,其正確性、可靠性將越高,充分發揮「集體智慧」之精神。此外還能減少檔案旅行的時間,避免成員於各自電腦上更改的多個版本整合問題,也不會因某個人的延遲嚴重影響到整體進度。

但是,若學生因為Wiki編寫、修改容易而未在動手做前先確定方向,每個成員都有其主觀看 法,對內容重不重要、要不要放入的想法可能分歧,除可能呈現多頭馬車外,也會出現怎麼剛剛我寫的東西被刪掉的問題,雖然可以記錄為什麼修改的理由,畢竟是事後告知了,多少給人不尊重的感覺。所以,老師很重要的一個任務是,提醒學生一定要先開一次會確定主題與架構,變更內容應審慎而不是且戰且走的心態,以避 免合作後反而對彼此心生不滿,使得老師原本欲培養學生合作精神的美意走樣。

從認知、行為、情意分析,Wiki乃是集眾人之力、智慧以完成一件任務,較偏重認知的部份,很適合將Wiki融入於許多強調知識系統的學科教學之中,如老師在教材提供的科學教學。然而並非所有學科皆關注於知識的獲得,像是輔導活動之教學目標即關心學生是否能進行實踐,此時Wiki可以當作一個反思、交流的平台。不難發現,Wiki潛力無窮,可以變身為blog、班級網頁、老師的教學資源中心、學生的學習空間、社交平台、、、,然而不論是什麼用途,從合作中學習尊重,從合作中激發創意是教學者與學習者應共同把握之態度與精神!

1 則留言:

  1. 正因為wiki強調集眾人之智慧共同編纂,所以其實在我們三人一組的作業上我覺得人力太少,與其說想要做出有價值的wiki,還不如說只是讓我們體驗整個編輯的流程並體驗會遇到的各種問題。

    而在我們所談到的有關wiki架構的訂定以及內容修訂所遇到的問題,當然是能透過共同討論會是最好的方式,讓大家能夠取得一致的共識後較不會有修訂上意見相左的問題發生。但其實我們若換個角度想,如果wiki是開放給眾人來提供內容的話,這些共同的編撰者又將要如何解決這種問題?畢竟大家彼此都不見得認識對方。

    因此,我相信一般像wiki百科這樣的網站內容,可能就需要網站管理者來處理類似問題,而某些特殊主題的內容可能也會有不同的意見看法的可能,因此我覺得大家在修訂時,一般應該會有個不成文的規定讓大家彼此尊重彼此的貢獻,且本身在提供資訊時,也會自我嚴格把關,如此應該就可以解決部份所見問題。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