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19日 星期一

Discussion # 5 -- Second Life



Second Life是一個網上的虛擬世界,由林登實驗室開發,在這個世界裏,用戶叫做「居民」,Avatar可以被調整的非常像真實生活中的外形或完全相反、做出大笑、生氣、喝酒等多種表情和動作,可以與其他居民在線聊天、互相添加為好友、語音通話,虛擬身份的掩飾下,人們可能更為自然地顯現出更多人性本質的東西,提供人們觀察社會和人性的一個新的角度。這裡使用一種叫做Linden幣的虛擬貨幣,可以建立企業或打工等賺取L幣,也以L幣與其他人進行在線交易,還可以270個L幣兌換成現實中的1美元。

在Second Life中,有著各式各樣的組織,運動服裝品牌Adidas進駐Second Life,共吸引了6萬人造訪,賣出3萬雙虛擬運動鞋;哈佛大學提
 供遠距教學課 程加州眾議員米勒也在其中創建了一座「國會山島」,成為美國國會首位挺進「第二人生」的政治人物;而路透社、CNN等新聞媒體亦紛紛於Second Life成立分社和聘請記者,而且林登實驗室明確表示:在“第二人生”的世界裏,凡是用戶製作的物品,所有權力都歸屬本人,激發了每一個參與者的創作激情而充滿了神奇和不可預測的魅力令該網絡變得愈來愈鬧哄哄,使Second Life不僅是3D遊戲,還是具有經濟產值的虛擬社會。

經由老師在課堂上的介紹,許多美國的小學、中學和大學都紛紛在Second Life裡買地、蓋建築物,建置一個虛擬的校園,也有不少課程選擇在Second Life裡上課,還有很多學校開有Second Life的專門課程,於是Second Life成為一個新的學習管道。應用Second Life在教學上,我認為最大的優勢是能夠達到「寓教於樂」的效果,對學生來說學習不再是背誦、聽課等枯燥的活動,而是可以像玩電動遊戲一樣的生動有趣。在Second Life裡,老師或學生能夠上傳簡報、音樂、影片等檔案,與他人分享成果、欣賞和交互學習,老師可以帶領學生任意進入與教學主題相關社群進行加深加廣的學習,而且24小時開放,讓人無須匆忙地奔波於各個博物館、美術館、展覽館,形成另類的校外教學模式,有利遠距教學的實施。

雖然Second Life是教學的一種媒介與方法,老師在規劃仍應把握Second Life的「遊戲」和「虛擬」的精神,環境內容設定時應盡量符合真實世界,並以尋寶或探險等任務型態呈現,適時的呈現驚奇學生才不至於新鮮感一過就放棄了。Second Life的展示舞台也很適合讓學生作為教學成果發表的場所,因為Second Life允許多人同時上線,畢業舞會、音樂演奏會、演講比賽等學校大型活動可以不再擔心場地設備的問題、天氣的干擾、大費周章的廣播與集合,只是須確保學校、老師或學生具有相關的設備。

在台灣欲推動Second Life融入教學現場,我覺得來自家長的阻礙可能會不小,許多家長根深柢固的觀念裡,Second Life就是一種電動遊戲,而且對網路有不少負面的看法,實施前可舉辦公聽會、提供Second Life融入教學的成功例子、舉行Second Life應用於教學的試敎等活動,說明Second Life融入教學後對學生學習的好處,減低家長的疑慮,以獲得家長的支持。

                    

1 則留言:

  1. 其實本來Second Life當初的設計就是提供一個3D虛擬商展為目的而設計,所以像虛擬貨幣等不屬於教學性質的東西也會存在其中,但其實這不影響應用到教學的可行性。
    很多學校都在推3D虛擬校園,但限於技術參差不齊,可以發現很多其實做的還不如利用Second Life來得更吸引人,如果先不要想說要取代目前已有的實體活動,而是先行應用在校園導覽啦!課程簡介啦!對於學校的招生絕對會有正面的幫助。

    回覆刪除